财政供养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吗,怎样区分正式工作人员?

如上面所说

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主要还是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就要分类了,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等,不同的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性质是不同的。

      机关工作人员是属于财政全额供养的工作人员,包括了机关的公务员、参公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制的公务员、编制内的工勤人员等。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也就是你所说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了干部和职工两个部分,都是铁饭碗。
      事业单位财政供养的人员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财政全额的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个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综合性的事业单位,比如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执法类的事业单位,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等,其工作人员分为编制外和编制内两个部分。其中编制内的属于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编制外属于临时聘用的人员,具有临时工的性质。

      二是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严格说来应该是财政补贴供养的人员,比如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由于自身会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但完全靠自身的收入达不到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开支,包括人员经费的开支等,所以财政是按照差额部分进行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分为编制内和编制外,其中编制内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虽然也要签订聘用合同,但几乎还是属于铁饭碗;编制外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编制只能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劳动合同制聘用的人员。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本身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各项事业的开展和人员经费的开支需要,并且每年还有大量的盈余,带有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比如设计研究院,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实用新型技术研究所等。其工作人员也是分编制内和编制外两个部分,编制内签订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编制外人员签订的是劳动合同。

      那么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如何区分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从称呼上都是称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这个称呼既包含了干部,也包含了职工,而企业都是称为职工,职工包含了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工人等。具有行政编制的机关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当然这是正式的工作人员,具有事业编制的机关职工也是正式职工;具有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不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相比,具有这么几个显著的差别。一是身份的差别。这个身份差别的外在显现就是编制;二是工资待遇的差别。大多数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待遇要高于编制外的工作人员,但个别单位编制外的聘用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也会高于编制内工作人员;三是养老保险待遇不一样。编制内工作人员缴纳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编制外工作人员缴纳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同时要缴纳职业年金,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属于缴纳职业年金的范围;四是发展前途不一样。编制内可以按照职务职级进行晋升,编制外人员没有固定的晋升机制。

      综上所述,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机关工作人员肯定是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编制内工作人员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编制外工作人员属于非正式的工作人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就是在编人员吗,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如何区分?
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不一定是在编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分两类。 一类是正式在编人员,如机关的行政编制人员即公务员、行政工勤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由财政兜底;事业单位的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类岗位人员,他们的工资部分由财政全额拨款、部分差额拨款,视单位是公益一类还是二类而定。 另外一类是非编人员,但属于特...

财政供养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吗,怎样区分正式工作人员?
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主要还是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就要分类了,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等,不同的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性质是不同的。机关工作人员是属于财政全额供养的工作人员,包括了机关的公务员、参公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制的公务员、编制内的...

财政供养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吗,怎样区分正式工作人员呢?
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工作的人员分成两个类。一是财政局全额的的拨付事业编,这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通常是综合型事业编,例如参公管理事业编,稽查类事业编,公益型事业编等,其工作员分成编制外和编制内两部分。在其中编制内的归属于事业单位正式的工作员,编制外归属于临时聘用工作的人员,具备零工的特性。

没有编制但却是财政全额开支
财政供养人员不一定是在编人员 1、公益岗位人员。公益岗位人员不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属于合同工性质,但其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单位聘用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向财政人社部门申请招录聘用人员,与单位签订合同,由财政预算或单位自筹经费解决工资待遇。3、大学生村官,“三支...

财政供养人员什么意思
财政供养人员指的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提供资金支持,以维持其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详细来说,财政供养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1. 公务员:他们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包括政府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部分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公务员。这些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办公...

财政供养人员怎么界定
财政供养人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府机关人员,涉及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第二类是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领域。政府机关人员,也就是国家公务员,主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其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全额承担。而事业单位人员主要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经费来源可能包括财政拨款、自筹...

财政供养人员指哪些
财政供养人员包括以下几类:1. 公务员。指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公务员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后入职,其工作性质和内容主要是服务公众和管理社会事务。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等所聘用的正式工作人员也属于财政供养范围。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国家财政提供。

什么是财政供养人员
财政供养人员,也称为“吃皇粮”的人员,主要是指国家财政负担经费的工作人员,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正式员工。这些人员的工作涉及国家管理和公共服务,其工资、福利等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二、范围 财政供养人员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各级政府机关中的公务员、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医院的医护人员、...

财政供养有没有编制?
财政发工资的非但不一定是在编人员,甚至也不一定是正式职工。以财政性资金负担个人工资的人员,包括在职在编的公务员、全额事业人员、部分差额事业人员。也包含政府购买服务的政府机构聘用制人员、社区服务者、农村管水员、护林员等。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仅指在职在编的公务员、全额事业人员、部分差额事业人员。

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哪些人
按照权威的统计方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府机关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人员、政党机关人员和社会团体机关人员;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公立部门人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七十九条 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制度。 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