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的解析

如上面所说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许多科学家试图按性质将元素系统地分类,直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得出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同时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对元素周期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元素的性质即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周期律的发现,揭示了众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力地推动了化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原子量的量的变化(或原子序的增减变化)而引起的元素性质质变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普遍性。

  元素周期表

  各式各样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简称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按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表。

  元素周期表有多种形式,现在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 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一个族。

  长周期表中有 7个周期,第1、2、3 为短周期,第4、5、6 为长周期,各周期含有元素数目依次为2、8、8、18、18、32,第7周期还未排满,叫不完全周期( 注:现在人教版必修2将第7周期归为长周期 )。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长周期表有18个族(用罗马数字表示),其中有7个主族(用A 表示)、7个副族(用B表示)、一个第Ⅷ族,一个0族。主族元素所在的族数等于该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

  元素的一些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①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元素的最低负价=8—最高化合价。

  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最外层电子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而非金属性减弱。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按同周期从左到右,随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其酸性增强;按同族由上而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

  ④同周期的气态氢化物从左到有稳定性增强,同主族的气态氢化物由上而下稳定性减弱。

  ⑤同周期的气态氢化物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运用周期律,能更好地掌握并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主要知识

   文章摘要: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主要工具之一,熟悉掌握化学周期表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

   元素周期表 是化学学习的主要工具之一,熟悉掌握化学周期表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1.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2.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3.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2种元素)、二(8种元素)、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18种元素)、五(18种元素)、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

  4.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5.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具有两性,如Be、Al等。

  6.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7.在目前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8.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9.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10.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元素周期律的解析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许多科学家试图按性质将元素系统地分类,直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得出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

2019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化学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是化学考试中内容,会出现在各种题型中。现对元素相关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方便大家备考;同时,以此理论来指导和学习化学,可以帮助大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学习化学,会使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学习元...

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P区D区DS区等是怎么分的
s区包括第一、二主族的全部元素 p区包括第三主族到第七主族加上零族的元素 d区包括第三到第七副族的元素(除掉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加上第八族的元素 ds区包括一、二副族的元素 f区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根据是价电子层的排布方式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怎么划分的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左到右进行划分的。一、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左到右进行划分的。具体来说,元素周期表共分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五、六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为特...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

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应该怎么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内容
锗和砷等,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就这样像楼梯一样斜向右下分开了,左是金属元素,右是非金属元素。那些副族元素(3~12竖列)是不要求记的。主族有8个,是1.2.13.14.15.16.17和0族,1族是最外层有1个电子,2族最外层有2个电子,依次类推,到了8族,电子就不容易失去,就叫0族了。

如何通过元素周期表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 ,所以金属性Sn﹥Pb。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正确;C.Se、S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非金属性S>S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性差,错误; D.Sr、Ca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金属性Sr>Ca,所以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正确。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所以K的周期数大于N的周期数,L的周期数大于R的,确定K、M属第三周期,R、N属第二周期,L、M原子半径相差较小,所以也是同一周期,即K、L、M分别是第三周期的Na、Mg、Al,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故A错误;B、L、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小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