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的抗挫教育
1
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成长中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过多的挫折,就是过多的消极状态。过多的消极状态只会让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2
只有大麻烦才是挫折
很多父母都认为只有人生中的大麻烦才是挫折,而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无法克服而焦头烂额时,对于父母来说可能认为“不就一道题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挫折,因为他们是有主观感受的,对于他们来说,解决不了难题和你认为的人生大麻烦困难度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就去否定孩子的挫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很没用:“爸爸妈妈都认为简单的事情怎么对我来说就那么难?”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否定自我价值。
3
孩子不哭就是教育有方
有的家长认为当孩子遇到挫折不哭时就是“抗挫能力强”。殊不知不哭泣的孩子只是把委屈、难过放在心里。而这些情绪得不到排解、发泄,只会在心里越积越深,将来就会变得不自信、胆小,懦弱,甚至有些迷茫。
优优和果果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挫折,但他们坚强乐观,从不惧怕挫折。其实在孩子面对挫折时,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可以正确认识挫折,可以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这才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让孩子积极面对挫折?
1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可能会情绪低落甚至痛哭,作为家长我们要先让孩子发泄出自己的情绪,然后在孩子平静后,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你很难过,是的,妈妈小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很难过,就跟你现在一样。”
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情感共振,让孩子知道,原来自己难过是正常的。
2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平静后,我们要问孩子:“为什么难过呢?”
“是因为遇到了困难。”
“那么困难是什么呢?”
“是没有解开习题”
“那为什么不能解开呢?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听懂呢,还是你上课的时候走神了。”
让孩子意识到其实他所谓的困难不是一件解无可解的事情,顺腾摸瓜,找到困难的根源,让他发现“哦,原来我遇到这个困难,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造成的。”并不是我多笨或者困难是多大。
3
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挫折的办法
优优小学刚正式学英语的时候,总是背不会单词。很多单词,刚背会就忘记了。她很苦恼,我知道后,就帮助她把单词拆分,再从课文里找到有趣的句子帮助她记忆,并在早晨的黄金时间里跟她一起预习、复习。慢慢的孩子自己掌握了诀窍,记起单词来小菜一碟。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客服困难,孩子的内心才会不再惧怕困难。
人生难免有高低起伏,困难波折,未来真正给孩子造成阻碍的并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难,而是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心境,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可以帮助孩子化解困难,笑对人生,还能把每一次的困难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清挫折的本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
孩子爱撒谎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在犯错之后没有认错及改过,只想为逃避惩罚而不断撒谎。父母应该样教育爱撒谎的孩子。
一、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对她大加斥责,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教训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坐下来与她推心置腹、心平气和地谈心,给她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作为父母的担心、忧虑及爱心,让她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由错对将来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二、平时从生活细节上多关心孩子。父母体贴入微的关心,可以改善母子关系,制造融洽的、和睦的气氛,在其乐融融的温馨中,此时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正确的做人准则。
三、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当孩子有表达的愿望时,父母应该表现出极有兴趣的样子,专心倾听,不管他说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话语,都要先耐心听他讲完每一句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对积极正确想法,要大力肯定,而发现消极不良的思想苗头,可点拨提醒、旁敲侧击,切不可因为她表达了深藏内心的错误想法时,就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教育者的姿态,这样孩子下次就“金口难开”了。
四、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创造良好沟通环境。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孩子专心致志于学习或娱乐的时候,内心是不需要受干扰的。因此要选择好时机,创造好沟通环境。比如在比较空闲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或是取得某种成功、遇到问题麻烦、心情恶劣或情绪亢奋、快乐时,这时及时与孩子交谈,往往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暗示。
五、通过书信方式与孩子进行内心交流。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往往怒发冲冠,不能冷静处理。对孩子或大加斥责,或絮絮叨叨,而孩子却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往往起不到教育作用。这时,采用书面交谈,可以把自己平常不便说的话充分地表达出来,把自己正确的观点、看法以及德育因素渗透到书信中,中国父母不善于表达情感,这样可以在信中尽情地向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拳拳之心,切切之情这种方式容易从情感上打动孩子,。使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更自觉。另外,有些孩子性格内向腼腆,有些根本不习惯与父母交流,对于这类孩子,也可以通过书信来交流思想,达到德育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