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就是要“背”
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 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通过次数的累积,达到一定的记忆。
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他们是天生就懂得这些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经过不断的读到好的文章,从中领会了如何更好的去组织语言。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这都是对文化底蕴的积累。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
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记忆的积累,突破常规,举一反三,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东西。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写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实孩子“吞下去”这么多,也是为了“吐出来”,也就是写出好作文。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写作没创意,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总是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现在就算写好了,长大后就肯定也不会写。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
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一下子对第一场考试有点蒙圈,因为考查面还是和小学一样,分基础、阅读、写作三大块,而考查点的广度与深度不一样了。因此,学好初中语文除了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五点:
******
一、预习要落实。
预习课文,我要求学生采用我自创的“123预习法”,即课后生字词写一遍,大声朗读两遍,提三个有质量的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这第三步非常重要,一定要让自己提出好问题来。
要提问题,就必须思考。采用海绵式思维的同学,通常读一遍书,做点标注,找出主题即可,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采用淘金式思维的同学,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会在书本边提出一系列问题。
我的学生预习《背影》提的问题如下:
1.课文既然是写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要写2-5段的内容?
2.父亲写信给“我”,身体平安,又说离大去之期不远矣,是否矛盾?
3.这篇文章大部分是白话文,又兼有几处文言句子。这种文白相杂的语言特点,今天我们作文中可以采用吗?
4.父亲爬上月台的动作,为什么只写一半,不写整个过程?
5.父亲的公职为什么交卸,父亲去南京谋事,后来有没有谋到,具体情况怎样?
……
提问时,若自己一思考,就解决的,就不是好问题,而要提出自己思考后还不知道的问题。写人记事散文可以从内容与情感上、谋篇布局、写作手法上、语言风格上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促进自己对文章的深阅读,而不是浮在表面的浅阅读。
******
二、勤翻工具类书籍。
预习课文遇到生字词,要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读文言文,要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汉字源流字典》。
除了字、词典外,还有很多工具类的书籍。
阅读也是有方法的,请翻阅读方法类的书籍。这里推荐几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越读者》、《阅读的危险》、《阅读的力量》。
作文也是有方法的,请翻阅有关作文方法的书籍。这里推荐几本:《文心》、《叶圣陶教你写作文》、《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作文三书》。
三、阅读不间断。
1.与教材同步,学会主题阅读。
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朱自清的《春》,因此课外可阅读其他作家写的有关春主题的文章,如《春的林野》(许地山)、寻春篇(韩少华)、《春天的梦》(苏叔阳)、三月(周为)、三月桃花水(刘湛秋)。这些可以参看《中国现代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词典》和《同题散文经典》。
2.教材推荐名著有时间先啃。
每一学期会要求必读两部名著,推荐阅读三本名著,共五本。趁早看完,目前新教材只出到八上。
七年级上册:鲁迅《朝花夕拾》,吴承恩《西游记》,孙犁《白洋淀纪事》,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李汝珍《镜花缘》,沈从文《湘行散记》。
七年级下册:
老舍《骆驼祥子》,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柳青《创业史》,阿西莫夫《基地》,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八上: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王树增《长征》,李鸣生《飞向太空港》,卞毓群《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四、作文要实践。
1.多模仿作家的写法:模仿自己喜爱的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尽量一段时间模仿一个作家。
2.每日记录200字,可以是大千世界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
3.每篇文章要精心修改,多改几遍,去杂志投稿。
******
五、考试要总结。
1.每次考试后,都要认真总结得失。最好写成一份报告似的,分析做题时的状态,失分的原因,以待下一次更好。
2.找到薄弱点,一次集中突破一个。目前初中语文的考点各地的要求不一样,但大框架大方向是一样的,是考查孩子的语文素养。基础薄弱的,就攻克基础,包括:字的音、义、形;词语的理解;古诗词填空;成语的运用;语病的修改;文言词义;名著题。阅读薄弱,就攻克阅读难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