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为大的主题作文800字

弘扬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为大的主题作文800字

道德教育:创造与融合 作者:翟小宁 文章来源:摘自《人民教育》2005年第十期 点击数:984 更新时间:2005-7-20 题 记 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道德的境界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首先人格的理想境界是真善美。道德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正大光明。道德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身心和谐。 道德的境界有层次之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道德,二是高尚道德,三是圣贤道德。 基本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要人们独善其身,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高尚道德要求人们在具备基本道德的基础上,还要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高尚道德之上是圣贤道德,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圣贤有一颗仁爱众生、善利万物、兼济天下的心,是崇高道德和智慧的化身。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透彻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站在人类精神的高地,思想泽被人间,人格流芳百世。 亚里士兵多德认为: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底线伦理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道德教育要以培养基本道德为底线,以培养高尚道德为目的。基本道德是基础,高尚道德是提升。基本道德培养的是合格公民,高尚道德培养的是贤明君子。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基本道德和高尚道德,培育人格健全的人。圣贤道德的培养不是学校德育所能独立承担的使命,但圣贤的思想却是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道德教育的根本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正其心,关键是正其念,重点是致良知。 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美好的心灵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从美好的心灵中才能流出美德的泉水。育其心,动其心,正其心,净其心,美其心,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正其心必先正其念。所谓正其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信仰是人生的灵魂,高尚的信仰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本动力。真诚,善良,美好,正义,尊重,宽容,大度,感恩,勤奋,质朴,勇敢,责任,爱心,优雅,文明……这些信仰普通而又珍贵,朴实而又崇高,外化为行动,涵养为美德,渗透在生活之中,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世界美好的基石。 良知是我们心中光明的道德,是存在于灵魂深处的真善美。致良知,就是要在心中洒下光明的道德并使之发扬光大,在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合之生根发芽;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启发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由此生长出出仁、义、礼、智四种美好的品质。简言之,致良知就是要启发善良于心灵,播种美德于心田。 心灵是田地,良知是种子,信仰是阳光,美德是花朵,善行是果实。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 道德教育的途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德教育内涵深刻,涵盖深广,兼容人类、自然、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其途径多种多样,其方式丰富多彩,其方法不一而足,化用两句古诗来说,就是“不拘一格育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提炼出一切工作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启发道德智慧,陶冶道德情感,培养人文情怀,体验道德情境,树立人生榜样,建立人生准则,播种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铸造首先环境,尊重赏识激励,等等。在此仅撷取几点经略述之: 1、启发道德智慧。 道理,乃道德之理。不明白道德之理,就没有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就没有道德愿望;没有道德愿望;就没有道德行为。“信、愿、行”三者中,信是基础。 信的前提是明理。明理方能启智。道德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道理,具备一定的道德智慧。 读书以明理。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易经》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构成君子品格的内在美质。涵泳体会,这两句话所带给人的启迪是非常深刻的。 读书可明理,感悟生活亦可明理。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比之书本,它带给人的启发更多,赐予人的磨炼更丰富。总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读书思索,与人交流,感悟生活,感受人生,皆可明理。明理重在渗透,启智重在感悟。 2、陶冶道德情感 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重在熏陶。浸润。净化。柏拉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人的身心常受美的环境熏陶,不知不觉也会生出一腔美的情感,养出一种美的气质。 朱光潜先生谈到美学中的“移情”现象时说:“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与物的姿态和往复回流。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谈美、谈文学》) 文学艺术在陶冶情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作用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3、培养道德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要从日常行为入手,经过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让不良习惯远离自身,让良好习惯成为自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自主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莫为”,要让学生在自主教育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素养。要注重道德细节,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引导学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时时处处文明自律,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形象。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储蓄好习惯,就等于为将来的生活储蓄幸福。 文化即德育 生活即德育 “道德教育——心智向善的训练——涉及诸多方面。它涉及规则和戒律——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包括具体的指导、规劝和训练。亚里士多德写道: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道德教育还必须明确道德榜样的绝对重要性。有人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默默无声的榜样的力量更有力,影响更大了…… 除了戒律、习惯和榜样外,道德教育的园地里还不能缺少另一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道德文字。要通过生动的文字让人们看到美好的道德是什么样的东西……” 以上是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博士在他所编著的《美德书》序言中写下的一段文字。我之所以引用这段文艺工作者字,是因为它比较简明地概括了道德教育的几个要点。我还想借此说明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管是规则的指导,还是习惯的养成;不管是榜样的垂范,还是文字的影响;不管是智慧的启迪,还是情感的陶冶……一切都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样,道德教育也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道德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由此可见:道德是一种文化,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文化即德育,生活即德育。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体,吸取世界文化的成果,创造一种新文化;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石,融合世界文明的精华,创造一种新道德;以法治社会和道德社会的健全为基础,建设一种和谐的新生活——这是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进展的重要前提。而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实现道德教育最终目的——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求一篇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驻精神高地”为题的800左右字作文,求原创...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

以"弘扬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为题写一篇1000字作文
篇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的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化。 曾经六角...

弘扬传统文化 构筑精神高地 作文大赛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4月9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构建自强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六盘水历史文化、“三线”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奉献、包容、创新、超越”的新时期六盘水精神...

急求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2000字左右
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同时积极推广现代中国文化成就,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该加强对古典文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让更多人...

"弘扬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的意思
把传统的 中国原有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使之在大家心中构建一种高尚的正义的精神品格 希望能帮到你 “弘扬

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急。。。少一点 15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完善人格。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承担责任——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

2022跨越再跨越高考作文【10篇】
北京冬奥会正值中国农历虎年,在中国文化中,虎代表勇敢和力量。面对当前冠状病毒的挑战,团结一心、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的各种阻碍,才能共创美好世界。 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中国用实力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用自信诠释了大国风范!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满怀理想,奋发拼搏,将...

工匠精神优秀演讲稿
在这期间,迫切需要那些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作有力支撑;也迫切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建设人才高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尤其是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工匠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在铁路建设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工匠精神优秀演讲稿篇2 经历30多年粗放、高速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