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如上面所说

第1个回答  2024-09-04

国家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发严重疾病,甚至我国未发现或已宣布消灭的疾病。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能导致严重疾病,易于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之间传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可引发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影响不大,实验室感染很少引发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第四类病原微生物通常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


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调整并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调整并公布。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需具备相应的设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防止扩散和感染的措施以及保证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需防止扩散和感染,并详细记录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可通过陆路运输或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需要运往国外的,可通过民用航空运输。运输需满足目的、用途、接收单位符合规定,容器密封且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耐高压要求,容器或包装材料印有生物危险标识、警告和提示用语。运输需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或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由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并通报相关部门。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需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申请人需提供关于运输申请材料,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即时批准。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防护措施,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承运单位应凭批准文件运输,与护送人共同确保安全,严防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指定的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职责。保藏机构需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设专库或专柜单独储存。保藏机构提供和储存服务不得收费,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


保藏机构凭实验室的批准文件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予以登记。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送交保藏机构保管,保藏机构接受时应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采取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相关单位报告,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或兽医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市级或上一级政府报告,设区市级政府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或兽医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容器或包装材料,应立即向附近卫生或兽医部门报告,相关部门应及时组织调查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能导致严重疾病,易于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之间传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可引发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影响不大,实验室感染很少引发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第四类病原微生物通常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修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什么
《条例》共包含七章七十二条,覆盖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个方面。第一章总则部分明确了条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强调了保障实验室人员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别病原微生物的管理要求,如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严格管控措施。第三章实验室...

病原生物按生物学种类分为哪五大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

病原微生物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危害最高,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一类: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2004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划分(生物实验室做什么实验)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P4实验室):为最高级别的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处理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如埃博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如下: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且我国尚未发现或已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从事高致病性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什么活动应当具备相应条 ...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分类,实验室等级规范和区别,P1-P4说清楚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实验室安全等级有明确标准。根据传染性和危害程度,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极具危险,第二类可引起严重疾病且易传播,第三类虽有风险但可控,第四类通常不致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四级:P1至P4,P1级生物安全要求最低,P4级最高,对应WHO的BSL 1-4级。实验室分级考虑...

病原生物可分为哪几类及各自特点?
病原微生物分类是指按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来划分,共分为四类,其中第一、二类为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第一类、使人或动物发生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已消灭的微生物,如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拉沙热病毒、埃博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