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们该如何调整转型最重要?

如上面所说

这次的疫情,铺天盖地,影响到了全世界,影响力之大,难以估量,这是一次危机,同样也是一次良机,2003年非典之后迎来了互联网经济的风口,本次疫情优又会成怎样的风口呢?来看叶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解析。

有人说,风口既然都来了,那还需要努力啥,风口来了,猪都会飞,我还能不如一头猪嘛。不不不,这话还有下一句,风过去后,摔死的一定都是猪。

人有别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认知,人会思考与反思,而动物靠的是本能;然而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同样也在于认知,认知的不同,造成了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为人处事,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同。有些人专注当前的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其惬意;有些人未雨绸缪,万事早做打算,凡事都有plan a ,plan b,。孰好孰坏,全看个人判断与认知不同。有句话叫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句话真的很伟大,懂得适时停止的人,终将有所得。但是,极其有趣的是,我发现这句话还可以倒着理解:的确,知止最后才能有所得,但是,要想真的能止,还必须先知“得”。所谓知得,就是“知己所欲得”------随时随地,每分每秒,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要得到什么!我来解释一下:首先,知己所欲得,就是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这就是初心、这就是最终目的,这就是本谋。 然后,因为知得,因为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这就有了最终目的,那么接下来就知道“考虑问题的标准是什么”了,这就是虑,考虑,考虑就是决策,决策需要标准,标准就来自于你对最终目的的理解,有利于实现最终目的,就可以做,不利于最终目的,就不可以做。这就是开篇所说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然后,有了“清晰有效的决策标准”,心就安静了,就像一个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就会比较轻松自在。 再接下来,他就要能够定了——有了决策标准,心也静了下来,懂得若有状况,就按照标准行事,那么接下来状况真的来时,就很容易下定决心,这就是定心——下定决心,即为定。下定了决心,那么接下来的行为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去停止目前不利于实现最终目的的行为。这就是止。所以,这叫“知己欲得,而后能止”。大白话讲出来,就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然后你才能停下来,停止住那些不利于最终目的实现的行为。“真正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时,一切阻碍都将消失”

那么这次疫情的到来,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我们可以趁着疫情的这一段时间,好好的顺一下自己的思路,思考一下,自己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知欲所得,方能知止。

同样的,面对困境,也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易经中的四个卦象,易经是我们伟大的宝贵财富,我们并不一定要拿易经来占卜算卦,预知未来,而是用易经的思维方式,来为我们的行为指点迷津,让我们在面挫折,面对磨难,甚至面对机遇时用怎样的方式来应对。

1.屯卦,屯(zhun),屮(che)字部,草木刚长出来的样子,一横象征土地,底下的弯勾时香草根的弯曲,即象征草木初生,艰难的钻出土地,尚未伸展成形。屯卦为乾坤二卦后的第三卦,屯卦主卦为震卦,卦象为雷,客卦为坎,卦象为水,震雷动能鼓动发育万物,坎水可滋养润化万物,春雷萌动万物始生,万物初生,屯然而难。内欲动而险在外,此卦意在突出事物初生时的艰难之象,然而顺应时运突破艰难的万物必欣欣向荣,古取名为 屯。

2.坎卦,易经六十四卦之二十九卦,主卦,客卦皆为水,顾为习坎,习,重复。习坎即为重坎。有重险之意。主方应当谨慎行事,诚恳的维持与客方的关系,做到互利双赢,共同克服困难。坎为水(坎卦)行险用险,上下卦。象曰:一轮明月水中照,只见影儿不见踪,愚夫当才下去取,摸来摸去一场空。意在我们在这场疫情中仍然需要诚恳的对待我们的客户,要做到谨慎待之,双方或者多方抱团取暖,共同去度过这场重险之情。

3.蹇卦,蹇(jian),易经六十四卦之三十九卦,主卦为艮卦,卦象是山,客卦为坎,卦象是水,主客双方都为消极被动,主方稍弱于客方,主方应当采取适当主动,与客方沟通,有可能获得某些利益。意为山高水深,困难重重,人生险阻,见险而止,明哲保身,可谓智慧。可做如下解释:

事业:诸事开头难,坚持下去,会有好的结果。人生不易,首先得求诸自己,修德养性。逢到困难,得求友人相助,行动不可冒险,必以柔克刚,待机候时,量力而行。

经商:逐步起业,冒险行事,自寻苦恼。宜加强商业道德,真诚同他人合作,陷入困境时,不得见死不救,而应奋不顾身。联合行动,可活跃于市场竞争之中。

4.困卦:易经六十四卦之四十七卦,主卦为坎,卦象为水。客卦为兑,卦象为泽。大泽漏水,水草鱼虾,处于穷困之境。阳处阴下,刚为柔掩,像君子才智难展,处于困乏之地,所以卦名曰困。虽陷入困境,仍坚守正道,自得其乐,必可成事,摆脱困境。越是苦难就越是不能心急,在困境中要保持从容不迫,定可脱困而出。

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析,给我的启发就是,越是在困境的时刻,就越是要保持自己的正心,不可偷奸耍滑,于己,淡然处之,不停蓄力,向下扎根。与人,真诚对待,抱团取暖。

  随后叶老师通过两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贸然出手的悲惨遭遇。

说完我们老祖宗的精华之后,我们来看看同样是严重的疫情,2003年的我们是怎么面对的呢?同样是冬春季节爆发,同样是席卷全球,成功的企业在这次困境中脱颖而出,而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和老祖宗说的简直一样一样的,携程,在非典期间并没有像大多数的企业一样以靠裁员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他不仅没有裁员,而且还不停的优化业务流程,培训员工能力,和员工一起抱团取暖,果然,六月份非典结束后,在家里憋了三个月的人们,爆发似的出门旅游,携程的业务迎来了大爆发,非典结束半年以后,携程成为一家市值195亿美元的上市大公司。正如非典期间,梁建章给全体员工大气的那句话一样:非典过后,携程会更好。非典之后,携程确实更好了。

同样的,新东方也是这样,非典突然来临,北京市政府规定所有培训的学校必须停课。没人敢再出门,没有人再来报名,还要把已经收到的学费全部返还回去,新东方的帐面一下子出现了2000万的缺口,预付款又退不回来。俞敏洪并没有拖欠,并没有逃避,他先从朋友那里借了2000万,又借了700万,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六月,学校复课了,学生又蜂拥而至。如困卦所示,在困境中不慌乱,从容对之,困难过后,将是成功的到来。

每一个危机的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成功的企业。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在危机中确定增长的信心,在危机中彻底的自我变革。

巴菲特大家都认识,或者说都知道,就是那个有钱的不要不要的外国老头,但是这个老头究竟为什么这么有钱,却很少有人去分析,叶老师通过对巴菲特的解析,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成功的大道-而非捷径。那就是复利思维。那我们先来看一下福利公式。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实就是一只封闭的基金,他通过控股的方式买股票。你不能在伯克希尔赎回投资,只能把他的股票卖给其他的投资者,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长盛不衰的原因。他始终保持着复利的思维。

而复利的核心在于延迟满足感,在于长线思维。为什么现在的国人大多数买房能挣到钱,但是买股票却输的恨不得跳楼呢?是股市没有涨吗?过去三十年,美国标普上涨900%,香港恒生上涨824%,上证指数从93年的777点开始算至今上涨287%,那为什么买股票的人大多数都是亏钱?这是因为,买房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因为买卖房产相对比较复杂,人们更愿意长期持有,而股票买卖的方便程度令人发指,正是有着这些方面的区别,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长线思维与延迟满足的厉害之处。

巴菲特另外一个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逆向思维,在你恐惧的时候勇敢,在你勇敢的时候恐惧,在911时,巴菲特没有卖出一支股票,在2003年非典,还有本次的疫情,他都表态不会卖出一支股票,因为他认为,疫情不会改变20~30年的前景。基于长线思维的考量,巴菲特选择股票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产业,诸如银行及消费产业,他所掌控的公司也多为美国银行,苹果,可口可乐这些稳定的公司。短期获利是不多的,但在长期来看,这绝对是稳步增长的不二之选。巴菲特账上有1400多亿的现金,他经常开玩笑:我从心底里很喜欢经融危机。因为一有危机,我账面上趴的这些钱,就可以拿来买好东西了。

巴菲特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美国棒球手泰得威廉姆斯的海报。泰得打球时只打自己最擅长的球,这张海报很好的阐释了巴菲特投资的特点,那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巴菲特的办公室不在纽约的华尔街最闹的地方,却在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定居。因为静,所以能安,因为安,所以能虑,因为虑,所以能得。而巴菲特正时把自己80%的时间用于阅读,用于思考,他把最多的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巴菲特是悠闲的,是睿智的,是富有的,是专注的,是值得我们去反思与学习的,学习他的专注,他的长线思维,学习他的复利思维,学习他的延迟满足,这些都是我们相当重要的财富。比什么都重要的财富。

那我们个人在面对这次疫情该如何处之呢?做到这几点,你会豁然开朗:

1.静守自省:全面自省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无论好还是不好,一定要自律,只有吃好一顿饭,睡个安稳觉,做好心理准备才能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未来。

2.坚守长线:就像携程一样,就像新东方一样,就像巴菲特一样,只有始终坚持目标,才能突破危机重围。

3.从容不迫:很多人做很多事情,都只看到了利益,却疏忽了风险,坎卦有云:一轮明月水中照,只见影儿不见踪,愚夫当才下去取,摸来摸去一场空。不顾风险的冒进,最后换来的可能就是梁山一梦。

4.未雨绸缪:担心明天会不会下雨,最好的应对策略不是搞清楚明天究竟会不会下雨,也不是在心理上做好淋雨的准备,而是在出门的时候带一把雨伞。

如果你是公司,是企业,那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维持现金流:你一定要开始算账,想一想你现在还有多少应收款项,还有多少现金流,还够自己维持多久,还够团队维持多久?如果少于半年的话,那就很危险了。那建议是,如果你有库存,建议马上让利,先把钱收回来再说,比如旅游机构,可以想想是否可以提前把你的产品进行预售?

2.互联网升级:线下门店,一定要及早布局私域流量,建立线上的销售渠道。

3.2/8法则:抓住20%高能的业务,砍掉利润低的非主营业务,降低人工成本,抱团取暖。

4.练内功学习:完善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关爱客户,迎接报复性的增长。

最后,无论如何,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能在自己高精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情。把最多的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沉稳的状态。保持不断学习与精进,因为长远来看,投资自己的大脑将会是最大的复利。在摸索中寻找自己的甜蜜区,专注于自己的擅长的事业,用长线的思维,复利的公式,来积累我们成功的人生!

    ps:文笔有限,文中不免有不足于疏漏或错误,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正于交流,我是周小健,期待你的批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疫情期间,我们该如何调整转型最重要?
那我们个人在面对这次疫情该如何处之呢?做到这几点,你会豁然开朗: 1.静守自省:全面自省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无论好还是不好,一定要自律,只有吃好一顿饭,睡个安稳觉,做好心理准备才能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未来。 2.坚守长线:就像携程一样,就像新东方一样,就像巴菲特一样,只有始终坚持目标,才能突破危机重围。 3....

疫情期间亏大了,企业该如何转型?
要想完成数字化转型,企业大部分的线下业务和管理活动都要数字化,打造一个与实际运营环境完全镜像和相互融合的数字化运营体系。而数字孪生是个普遍适应的理论技术体系,可以在众多领域应用,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医学分析、工程建设等领域应用较多。2、内外连接 在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企业组织如何完...

民宿怎样在疫情中维持疫情之下民宿业应该如何转型
疫情之下民宿业应该如何转型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旅游消费习惯正在发生转变,目的地由长线转为短途,方式由观光“打卡”转为休闲体验,人群由聚集转为分散,这让集住宿、轻旅行、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民宿大受欢迎。以往民宿更多承载的是“住宿”的单一功能,现在民宿提质升级,围绕民宿延伸出更多应用场景。例如民...

疫情后,健身场馆一定要按这六条思路转型!
我建议,要趁着这次疫情,长痛不如短痛,把按次收费提高会员的健身效果为主方向,通过健身效果,努力去提高会员运动频次。运动频次能帮助会员养成运动习惯,而运动习惯才是保证会员粘性的重要利器。高频会员是俱乐部中最高价值的用户群体,用户到店次数越多,越有可能续费;另外,高频用户也会自发转介绍,为俱乐部带来更多客流量...

实体企业在转型期间,社会该怎么做
实现营业额增长。总的来说,实体经济要自救,拓展线上渠道是必经之路。问题是,线下实体转型线上时,最缺乏的就是经验和资源。如果仅靠实体自身摸索,转型过程可能会被无限期延长。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快速转型意味着尽早恢复正常运营。适当寻求外部帮助,或许是明智之举。

旅游业受挫,旅游区如何在疫情防控中逆势转型扭亏为盈呢?
游客们在旅游时,要注意遵循当地旅游管理局的规定。在疫情期间,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做好疫情防护,在进入风景区时要有秩序的排队。从一些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游客大都不遵守当地的规定,依然我行我素,这更加重了旅游行业发展风险。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政府相关人员要积极...

疫情正倒逼餐饮升级,为什么说这是企业最好的转型机会?
“机会往往会以困难的形式出现!疫情终究会过去,而我们要面对的还有很多,与其担心现在,不如思考未来,如何面对疫情的结束,远比担心疫情的现在要重要,刚好我们这段时间可以好好休息,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梳理下工作,调整下心态,一起面对未来吧!”——餐饮先驱 餐企“抗疫”之战下半场 花样求生之路 ...

疫情之下汽车行业如何危中见机?数字化转型或成破局之道
如果说过去还有企业对线上营销存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字化转型成了所有人必须快速完成的任务。只有顺应趋势及时转型、全面拥抱变革,方能在寒冬中转危为机。值得庆幸的是,近日来各地出台落地政策,为破除汽车消费限制发声。商务部2月20日曾表态,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

在逆境中外贸企业如何突出重围?老板支招:外贸企业转型内销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进行专攻,并确定是零售还是批发。尽管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但许多企业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规划未来。下半年展会的重启成为了企业占领市场的良机。疫情过后,许多企业正面临市场洗牌的机会,参展成为了行业沟通和建立联系的重要平台。企业应提前规划,选择最...

实体企业在转型期间,社会该怎么做
而在今年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影响下,一方面确实对绝大部分实体经济造成了近乎雪上加霜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它也是在为实体经济敲响了警钟。一个敦促他们向线上,向新零售转型的警钟。实体经济向线上的转型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方向。可这之中其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现在的互联网渠道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