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 让强化华为标识的余承东有点尴尬

如上面所说

短短一个3月份,关于华为造不造车就上了两次“热搜”,一次是3月8日问界的宣传物料突然从AITO问界变成了HUAWEI问界,引发人们对华为造车的第N轮猜想。结果问界车主买的HUAWEI标才刚贴好,3月31日,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签署了“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的汽车业务决策公告,甚至连问界只想蹭蹭的行为也表示了拒绝,“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

而在当天举行的华为2022 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关于造车这事引发的火药味更浓了。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徐直军直言,“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

当晚,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言表示:“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似乎是在表达对不造车政策的不甘心。

华为为什么坚持不造车

从2019年初,任正非公开表示华为不造车开始,华为陆陆续续不下10次表示了不造车的态度。造车是一项更加国际化的产业,有太多环节容易被卡脖子,而华为在这上面吃得苦已经很多了,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还在持续加码,如果亲自下场造车,结果可想而知。

何况现在的华为,日子过得的确有些难。财报显示,华为2022年营收6423亿元,同比仅增长0.9%,净利润更是下滑到356亿元,同比暴跌68.7%。特别是因芯片问题直接退出手机头部玩家的终端业务,在经历2021年的营收腰斩后,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145亿元,再次同比下滑11.9%。

为此,任正非要求缩减或关闭那些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而车BU作为华为当前唯一仍在亏损的业务,尽管仍被任正非视为可以保持战略投入的核心项目,也要想办法追求利润。

要知道特斯拉历经十余年的高额投入才实现了年度盈利,这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新造车公司,华为要是想通过造车盈利,必然要先砸下大量资金,这是现在的华为所不能接受的。倒不如与车企合作,挣车企的钱这条路看上去更加光明。

“不造车”的余承东到底有多难

华为的汽车业务分三块,零部件供应商、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原本华为HI模式就进展不佳,与极狐的合作除了给大家展示了一段辅助驾驶的上路“影片”后就没了动静,极狐的销量依然一地鸡毛,已经要放弃HI模式了;广汽已经明确放弃与华为HI模式合作,华为只是作为供应商的身份继续合作;目前HI模式下的三家合作伙伴仅剩长安一家,合作的阿维塔也没有亮眼的变现,但已计划入驻华为门店,原本这是HI模式和智选车最明显的区别。

即便是余承东主推的智选车模式,日子同样不太好过,与赛力斯的合作在经历了一轮疯狂之后,问界销量大幅下滑,今年1月,问界销量为4475辆,2月销量下跌到3505辆,已连续两月环比下降,要知道这还是在官降3万之后,交出的成绩。3月份,“AITO问界”更改为“HUAWEI问界”,AITO汽车对外宣传话术也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但销量依然没有改观,就前4周的上险量来看,还是在3千多辆的水平。

好像华为的招牌也对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即便如此在余承东规划中,像华为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这是一个通过联合多家车企,打造分属不同价位段的生态联盟,余承东希望华为汽车业务能够借此在2025年实现盈利。现如今这块不太耀眼的招牌也不让用了,余承东又该如何实现其盈利目标。

华为该调整自己的定位了

“新势力在智能化上有自己的追求,不会选择我们;因为制裁,外资车企不会选择我们;怕失去灵魂的传统主机厂,也不会选择我们。”余承东曾这样表达华为面临的困难,但事实上,这也是华为自己一手造成的。华为并不甘心做一个单纯的供应商,它想做的更多,实际多个与华为有合作的车企,都曾表达过对华为的不满,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曾公开吐槽:“华为是大牌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你知道赛力斯在和华为的合作中,让渡了多少“权力”?华为掌握着AITO问界的所有闭环数据、车型重要参数的标定以及主要销售渠道等三大方面的主动权。你要说赛力斯是代工厂吧,人家是真金白银掏了钱做研发和生产配套的,但去年AITO问界销售的火爆也没让赛力斯挣到钱,全年净亏损预计在35亿-39.5亿。

今年销量更是直接“跌跌不休”,降价、改名都没用,这种情况下,华为如果继续保持原有的高姿态,企图掌握主控权,怕是也不那么容易了。

其实任正非也好,徐直军也好,之所以再次强调“不造车”,甚至呵斥“华为问界”的“冠名”行为,无疑是想给各个车企表态:华为只想给大家做好服务,以一个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帮助车企造好车。

但一个妄图染指产品“灵魂”的供应商是无法令人放心的,华为与其不断重申不造车,不如调整自己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定位,学学博世、学学麦格纳,绝不染指与自身定位不符的领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千寻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任正非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 让强化华为标识的余承东有点尴尬_百度...
从2019年初,任正非公开表示华为不造车开始,华为陆陆续续不下10次表示了不造车的态度。造车是一项更加国际化的产业,有太多环节容易被卡脖子,而华为在这上面吃得苦已经很多了,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还在持续加码,如果亲自下场造车,结果可想而知。何况现在的华为,日子过得的确有些难。财报显示,华为2022...

任正非“打脸”余承东,华为造车的面子输给了里子
任正非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打脸”了余承东关于华为造车的观点,华为在造车策略上选择了更为稳妥的路径,但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华为造车面临的诸多挑战。任正非明确华为十年内不造车:任正非在华为年报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华为十年内不会造车,这一决策与余承东之前积极推动的造车计划形成了鲜明对比。禁止滥用华...

任正非“打脸”余承东,华为造车的面子输给了里子
“华为车主”身份破灭,华为造车的面子输给了里子。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和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华为年报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华为十年内不会造车,并强调不会滥用华为品牌,某些部门和个人在滥用华为品牌的行为正在查处中。问界汽车上曾经出现的HUAWEI字样被禁止,标志着华为与问界汽车的合作模式被叫停。此举无异...

华为造不造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又相信了余承东
然而,3月3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内部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文件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不能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使用“HUAWEI\/华为”字样。 谈及公司下达的文件,余承东在百人会上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结果这两天,我们公司又说要把‘HUAWEI’去掉,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我...

华为再次重申 “不造车”,其中缘由你知道多少?
明眼人都能看出,余承东这是有情绪、有意见了,只不过是比较含蓄罢了!事实上,华为是否造车,只取决于一点,那就是利益。现阶段,造车也只能得名,而不造车,则可以展开与汽车行业的广泛合作,更大化的逐利。说白了,余承东的初衷或许也是如此,只不过,随着在汽车行业的不断深耕,开始有了情怀,故...

任正非内部发文再度强调华为不造车 有效期5年
易车讯 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华为于近日内部下发了名为“关于华为不造车决议”的文件。文件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CEO任正非签发,有效期5年,并再度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针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要求,禁止出现类似HUAWEI问界、华为AITO等华为+汽车品牌的说法。任正非...

为什么任正非坚决反对华为造车?
任正非要守住华为已经取得的成功,而余承东想要华为汽车去豪赌一个更大的未来。从造车角度来说,余承东的理念是正确的。可华为并不只是一家车企,而是一家根植于通信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华为有三大业务,一是通信业务,二是企业业务,三是消费者业务。这三大业务构成华为的根基,而汽车业务只能算是...

华为拒绝被问界捆绑,重申5年内不造车,门店标语已开始拆除
距离问界汽车换上华为标志做宣传仅仅过去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4月1日,根据余承东的指示,问界所有门店开始拆除所有和华为相关的海报和标语。事情的起因是3月31日华为内部的一则由任正非签发的公告,内容明确了华为5年内不造车,并且严禁华为的标志出现在相关品牌的整车宣传和外观上。时间之所以是5年是...

华为重申“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意欲在此
11月25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车企造好车。同时,调整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和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的管辖关系,进一步说明,两个部门无权改变华为不造车战略,甚至撂下狠话:"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可以说,着很...

华为造梦,余承东造车
3月8日,“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首次出现在AITO汽车及华为终端官方平台。在合作伙伴愈来愈多之时,余承东想打造一个生态品牌,让华为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再困惑。 3月31日上午,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由任正非老爷子亲自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在当天下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