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如何理解?

如上面所说

寺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有不少的妙言警句颇值得玩味。前些年赴台湾访问时,看到中台禅寺前的一块横匾上写有四句话,觉得有点意思。

这四句话写的是什么呢?即: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d315c6034a85edfe041eeeb42540923dc54752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中台禅寺前横匾,上书“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对上、对下、对人、对事,这四个方面是人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如何面对呢?各人有各人的面对方法。比较妥当的是哪一种呢?笔者以为,中台禅寺前的这四句话,不失为首选。

比如对上与对下,这是人们在生活中都要面对的两个关系。对上,譬如对长辈、对父母、对上级领导等;对下,如对晚辈、对子女、对下属等。如何处理这两种关系呢?很简单――对上以敬,对下以慈。要以恭敬、尊敬的心态对待前辈、父母和上级领导。要以慈祥、礼貌的心态对待晚辈、子女和下属。这样做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上下之间形成一种正常、有序的状态。

再如对人,这是一篇大文章,好多人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苦恼。其实也很简单――对人以和。要以和谐、和睦、友好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人分男女老少,脾气秉性也各有不同,但这些并不妨碍人们之间的友好相处。人是社会的人,只有人们之间友好相处,才能使整个社会呈和谐、祥和之态。

还如对事,人在世间就要做事,惟此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然做事也有个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那就是要对事以真。凡事都要认真去做,不玩虚假,不搞花招,这样就能把事情办成功。即使碰到再难的事情,只要有了这个态度,也能最终取得成效。

以上四条,说起来简单,但切实做到也并非易事。毋庸讳言,时下有些人在处理以上四个关系的时候尚有不少违规表现:对上骄慢,对下无礼,对人粗暴,对事敷衍。凡此种种,都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结果将人缘搞差,把事情办砸。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a85edf8db1cb1326912cdbd654564e93584b7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缺乏必要的学习、教化。有些人自以为读了一些书有了知识,便飘飘然自以为是。其实在待人处事方面,还有许多的知识和规矩他并不懂,反映在行动上便出现了以上那些违规的现象。二是自己要求不严,缺乏自律的精神。这些人对相关道理不可谓不懂,对相关规矩不可谓不知,但就是不按照去做,一味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事。尤令人不解的是,面对一些善意提醒他们非但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这些人实在应该猛醒。

中台禅寺前的四句话,说的是四个方面,实际上只是两个方面,即待人处事。这两个方面实乃人生道路上的两大课题,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不是这样处理,就是那样面对。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之呢?有鉴于此,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一些人学有所获,尽快改弦易辙,进而使我们的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对上以敬 对下以慈 对人以和 对事以真是什么意思?
4. 对事以真:对于事情,应该持有真实的态度。这意味着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不欺骗,不歪曲,力求公正、真实的处理事情。总的来说,这句话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上要尊敬,对下要慈爱,对人和气,对事要真诚。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如何理解?
很简单――对上以敬,对下以慈。要以恭敬、尊敬的心态对待前辈、父母和上级领导。要以慈祥、礼貌的心态对待晚辈、子女和下属。这样做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上下之间形成一种正常、有序的状态。再如对人,这是一篇大文章,好多人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苦恼。其实也很简单――对人以和。

对上以敬 对下以慈 对人以和 对事以真是什么意思
就是与(长辈、上级)相处态度要恭敬,与下(晚辈、下级)相处态度要慈爱,与人交往要以和为贵,做事情态度要认真。

惟觉法师教育理念
对下以慈:对晚辈、下属等应怀有慈悲之心,给予关爱和帮助。 待人以和:在与他人相处时,应保持和谐、友善的态度,避免冲突和矛盾。 处事以真:在处理事务时,应坚持真实、正直的原则,不虚伪、不欺诈。惟觉法师还注重将佛法深入社会,推广于各层次的学校: 他通过精舍教育,将佛法与现代教育...

朱熹朱子家训的赏析
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他还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

弟子规全文翻译
【译文】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原文】待婢bì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译文】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十分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原文】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什 ...
【出处】《大学·传》第三章 【原文】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译文】身为国君,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王;身为子女,就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父亲,就要尽力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

"一个人是对的,那他的世界就是对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心态,也可以理解成对世界的认知的看法。看透了人,才能看透这个世界。看不透世界,是因为你还不懂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不难理解,其实不是对别人人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实际上这句话的原话是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但是不要...

弟子规全文翻译
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

《弟子规》读后感
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