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是液晶屏的常见现象,不过却不是好事,液晶屏受到压迫都会这样,轻微的只会出现水波纹,松开压力后就消失,严重的压迫会导致液晶屏的液晶分子排列弄乱导致显示不正常(你用手压会压出把液晶分子排列弄乱导致显示不正常,反过来也会吧一些乱的偶然间又给压回原来的位置,所以有的时候按按就恢复了)或者屏幕碎裂,如果经常会碰到屏的话,建议买个水晶盒套上,液晶屏不是用螺丝刀之类就能修的东西,一般出问题就报废了,液晶屏的排线出问题的话,轻微的会导致液晶屏某一行或者列没有颜色显示,重一点的就是某一块没有显示,在严重的就是完全不显示了
下面的是结构上的分析:
【这段话是从别的地方摘来的】 TFT型液晶显示器也采用了两夹层间填充液晶分子的设计。只不过是把TN下部夹层的电极改为了FET晶体管,而上层改为了共通电极。在下基板上对应每一象素都有一薄膜晶体管。晶体管作为开关,选通的象素为开态,未选通的象素为关态。由于每个晶体管都可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并可连续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可以做到非常精确,为了具有彩色显示,屏中每一个象素又分为三个亚象素,对应红、蓝、绿三基色彩色滤光膜,因此晶体管的数目要增加3倍。三个亚象素的光强分别进行调制,通过加法混色获得彩色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大家都知道,当这三种颜色同时混合时就会产生白色,这当然实在三原色强度一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显示器纯正的白色,这样,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液晶面板的每一个像素中都有三种原色,这三种原色如果强度不同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混色效果,这样全屏就有1024×768这样的像素,所以真实分辨率就是1024×768。【这段话是从别的地方摘来的】
上面这段话大致说明了液晶屏的结构,有两层玻璃中间夹杂着液晶分子层、下面层的玻璃板上有 作为电极的 FET晶体管层,起控制【像素】开关的作用,一个晶体管开关控制一个像素(准确的说是控制液晶分子的,液晶屏的显示可以理解为,在屏幕后面有纯白色光照射,晶体管控制液晶分子的的偏转角度以此来实现控制透过的光的多少,没有通电的液晶分子是全透光,通电的会根据电量大小改变偏转角度,从而控制光线透过的多少,透过的光线会再透过CF层,最后我们就看到彩色的显示了)、CF层(即彩色滤光片,彩色就是靠这一层透过光实现的),CF层对应的每一个像素中都另有3个晶体管控制,分别控制 红色 绿色 蓝色 三色 的强度(就是所谓的RGB),比如要实现 紫色 那么就是控制减少 绿色,同时增加 蓝色 和红色 的控制,控制的强弱又可以实现颜色的深浅控制
CF:即彩色滤光片,由于液晶分子本身是不具备色彩的,液晶显示器的色彩都来自彩色滤光片,也有人称之为彩膜,英文名字为Color Filter,简称CF
TFT液晶屏的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261.htmTFFT液晶屏的内部结构: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www.eefocus.com/data/07-01/49_1170235041/Image/11717028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