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肄业不严重
博士,站在象牙塔尖的群体,手握直上青云的通行证。
在很多人看来,考上博士就是踏上“人生巅峰”。但对博士们来说,从象牙塔的围城里顺利走出来,拿到毕业证书才算是“巅峰时刻”。
在读博士的第三年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很难毕业,这样的焦虑持续到第四年。曾在长安大学读博的曾墨帆说,那段时间就是上午干坐着,也看不进任何书,晚上还失眠。
博士毕业有多难?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2018年,博士延迟毕业率仍为64%,依然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库,博士学位获得者平均学习年限为4.3年。
超期未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被列入学校清退名单。近期,30多所高校陆续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包括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
有在读博士研究生选择主动退学。曾墨帆试过寻找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都指向同一条路:退学。读博第五年,他选择和自己和解,回到原本的三尺讲台,学生们的好评成为他追逐的新目标。
人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就没有价值。曾墨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功名
博士,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代表着官职名。时至今日,这演变成最高学历的象征,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仍然是功名与利禄的代名词。
当时考博士,更多是出于职业规划的考虑。2008年,曾墨帆以硕士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一本院校任教。为了在工作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他考上母校长安大学的博士生。
自认又笨又懒的曾墨帆低估了博士毕业的难度,曾一度走到了抑郁的边缘。
抑郁的程度如何?
一个上午什么都做不来,晚上也睡不着。曾墨帆说,家族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史,虽说这是在较大压力下才会发作,自己的抑郁情况和这相比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也说不清楚哪天压力过大,就触发了精神失控的按钮。
曾墨帆的经历并不是个例。2019年,Nature牵头的一项研究表明,36%的博士生曾因博士学业焦虑或抑郁,21%的受访者称自己曾被欺凌,21%的人表示曾遭遇过骚扰或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