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催收套路升级,如何防范诈骗式催收
随着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信用卡及各类贷款APP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借贷工具。然而,逾期还款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一些人因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收入不稳定,进而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此时,催收行为便成为贷款机构回收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催收套路不断升级,诈骗式催收时有发生,给负债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一、逾期的定义
逾期,即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债务。对于准贷记卡,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超过60天未归还的,视为逾期;对于贷记卡,未能在到期还款日(含)前偿还最低还款额的,也视为逾期。
二、催收行为的本质
催收是贷款机构对于逾期不良资产回收的一种方式,原本是债权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合理合法的操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催收机构为了快速回收欠款,不惜采用暴力、恐吓、诈骗等不正当手段,严重损害了负债人的合法权益。
三、诈骗式催收的常见手段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一些催收机构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银行的名义要求负债人一次性还清欠款,否则将采取上门催收等极端手段。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催收行业的规定,还可能构成诈骗。
虚假承诺:部分催收机构会向负债人承诺,只要还清部分欠款或办理分期还款,就可以免除逾期费用或恢复信用记录。然而,这些承诺往往无法兑现,负债人最终仍需承担全部债务。
诱导以贷养贷:一些催收机构甚至会诱导负债人通过其他贷款平台借款来偿还当前债务,这种行为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使负债人陷入更深的债务泥潭。
四、如何防范诈骗式催收
核实催收机构身份:在接到催收电话时,负债人应首先核实催收机构的身份。可以通过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登录银行官方网站进行查询,确保催收机构的合法性。
坚持与银行协商:当面临催收压力时,负债人应坚持与银行进行协商,争取免息分期还款等优惠政策。银行通常更愿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双方的利益。
警惕虚假承诺:对于催收机构给出的任何承诺,负债人都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快速解决”、“免除费用”等虚假宣传,以免上当受骗。
避免以贷养贷:负债人应坚决避免通过其他贷款平台借款来偿还当前债务。这种行为只会使债务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负债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负债人的重要选择。
五、案例分析
某行信用卡因疫情原因导致逾期。银行表示只要还最低还款后办理分期还款就不是逾期客户了;而一个座机号为外地的号码自称是银行的委托机构,表示只能一次性还清、不能分期、不能最低还款,否则就会上门催收。在这种情况下,负债人应首先核实该座机号码是否属于银行或其委托的合法催收机构。同时,坚持与银行进行协商,争取最有利的还款方案。
六、总结
信用卡催收套路不断升级,诈骗式催收时有发生。负债人在面对催收压力时,应保持冷静和警惕,核实催收机构身份,坚持与银行协商,警惕虚假承诺,避免以贷养贷,并寻求法律援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负债人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如果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遇到了信用卡逾期的问题,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众腾法律等律所可以帮助负债人达成个性化的分期还款方案,走出债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