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产业的国产化正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全面开展从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改造。国产化主要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改造,而非硬件每一个零件、软件每行代码的全面重写。对于有需求全面国产化的人来说,当前有诸多选择。
信创产业涉及四大方面:基础设施国产化、基础软件国产化、数据库国产化以及应用软件国产化。
在CPU国产化方面,主要选择有海光、兆芯、鲲鹏、飞腾、龙芯、中威等。其中,海光和兆芯采用X86授权模式,速度与成本优势显著,但自主可控性稍逊一筹。飞腾和华为的鲲鹏基于ARM授权开发,自主化程度较高,更适应移动端产品。龙芯和申威采用授权+自主研制模式,从底层研究,开发出自主可控的LoongArch指令集。
服务器国产化厂商包括浪潮、新华三、华为、联想、同方、长城、曙光等。浪潮创新服务器占比全国第一,主要布局普通级高端市场。新华三由紫光控股,已成为100%中资企业。华为的TaiShan服务器基于鲲鹏处理器,国产化程度高。联想的市场表现虽然下滑,但仍处于头部。
操作系统国产化主流有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统信UOS、深度deepin等。深度科技的deepin与UOS分别基于Linux内核,易用性和生态逐渐优化。麒麟系列操作系统兼容性在持续改善。数据库国产化选择包括OceanBase、TiDB、openGauss、达梦、人大金仓、GaussDB、PolarDB、GBase等,如OceanBase、TiDB、openGauss、GaussDB等在性能、安全等方面表现出色。
办公软件方面,金山办公的WPS、永中软件的永中Office、中标软件中标普华Office等提供替代微软Office的解决方案。国产浏览器如360安全浏览器、QQ浏览器、华为浏览器、奇安信可信浏览器等也逐渐崛起。
信创产业的国产化之路充满挑战,涉及多方面改造,但随着国家的推动,国产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从基础设施到应用软件,选择众多,涵盖不同领域和需求。虽然起步阶段困难重重,但坚持国产化道路,终将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