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籍:路遥《人生》

如上面所说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励志书籍推荐:路遥《人生》

  《人生》 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

  【作者】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 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书评】道路远且长,一直向上

  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的开篇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正是这句饱含哲理的话促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坦白说,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再从头来看小说中描写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等遥远年代的名词,不由得觉得陌生和隔阂,但是从一咏三叹的故事情节,以及过去文化食粮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来看,当年这部小说引起轰动实属正常。

  路遥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心高气傲,性格倔强的年轻人高加林的形象,他是那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代表——渴望凭借个人能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可是,他的民办教师资格被人顶替,经过煎熬和等待好不容易被调动到县城当上了干部,此时的他感到农村的恋人刘巧珍已经配不上自己,于是转投县城播音员黄亚萍的怀抱,最后却因为感情上的纠葛被人告发了走后门的秘密,最终被退回了农村,而此时一心爱他的刘巧珍早已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马拴,再也没有人来安抚他受伤的心灵……

  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主人公高加林呢?我认为单纯的指责他喜新厌旧,结果遭到了命运的惩罚是不够深刻的。我们可以想像不识字的刘巧珍和通讯员高加林之间的`代沟有多么严重,巧珍只会和他唠叨庄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猪又下了几个崽子,完全无法进入高加林的内心深处,即便当初他们在一起,也是他遭受打击极度需要人安慰的结果。书中这样评价可怜的巧珍我认为十分的生动:“再说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过这些事,还再能说些什么!她绝说不出十四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复合能源!”可以说农民刘巧珍和知识分子高加林之间的爱情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爱情并不只是简单的相濡以沫,还需要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必须要相配。其实高加林老早就发现了两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只不过在他痛苦和困顿的时候,他舍不得放弃刘巧珍这个美丽而温顺的女子,一旦他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发现自己还能够飞得更高,便能够痛下决心,将刘巧珍弃之如敝屣。有句话“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用在他们的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在就业自由的今天,我们再也不必在意所谓国家分配这码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上进青年高加林,却被那个时代打回了原型,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当农民的命运。可是我的心里对他还是由衷赞赏,当他来到城市,受到城里人的蔑视时,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他心里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这样的想法令人动容。难怪把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去掉的公社书记高明楼一直担心这个性子很硬的年轻人将来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回来找他的麻烦,所以心里总是惦记着找机会来化解他们之间的怨恨,可见有前途的年轻人谁都害怕,因为他们的将来无法限量。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华,他迟早会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是终其一生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对于作者最终所揭示出来的全书的主旨我不太认同,他借德顺老汉的口告诉高加林农村也有远大的前程,这实在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高加林认同了老汉的话,那么他将羁绊一生,永远无法走出这个小山村。只有时时刻刻想着去远方的人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作者所谓的深奥的人生课题实际上是非常消极和颓废的,一个安于贫穷和困顿的老光棍的人生哲学怎么会被上进青年高加林所接受实在让人费解。或许他只是暂时借用来逃避一下现实,锋芒迟早又要显露出来。如果是我来写结尾的话,高加林会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村,去不可知的远方找寻自己的梦想,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难道不是吗?

  路遥的这部小说揭示了人生的不可知性,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曲曲折折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唯有始终积极向上方能免受命运摧残。当年高加林的形象激励了千千万万迷茫的青年,马云当年踩三轮车的时候看了《人生》,意识到只要不放弃就总有机会,于是他后来成了亿万富翁。但愿发表于1982年的这部中篇小说,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
路遥《人生》读后感
读完路遥的《人生》,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后果。一、人生的矛盾与选择 人生,确实是一个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从教师到农民,再到城市,最终又回到土地,这一路走来,充满了选择与矛盾。他

《人生》---路遥
《人生》---路遥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一、小说主题 《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青年在追求梦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小说通过高加林在事业、爱情、家...

路遥《人生》
路遥的《人生》是一部深刻描绘人生选择与命运波折的作品,通过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轨迹,展现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人理想与现实、爱情与事业的冲突与抉择。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一、高加林的人生选择与命运 高加林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渴望走出农村,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和更高的人生价值。...

路遥《人生》
《人生》是路遥对个体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描绘 路遥的《人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通过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起伏,展现了个人选择、社会变迁与人生哲理的交织。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解读:一、作品概述 《人生》以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高加林的农村青年如何在现实与理想...

励志书籍:路遥《人生》
励志书籍推荐:路遥《人生》《人生》 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励志书籍:路遥《人生》
1.《人生》是路遥于198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背景设定在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城乡,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历程。2.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了从土地到城市,再回到土地的变迁。他与刘巧珍、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曾在延川县立中学...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读路遥《人生》有感 在阅读路遥的《人生》这部著作时,我深深地被其情节所吸引,同时也对书中人物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在阴雨蒙蒙的天气里,舒适地窝在沙发上,这种氛围更让我沉浸于书中的世界,无法自拔。一、境遇相似,感同身受 刚刚翻完《人生》的第二章,我便被高加林丢失农村教师工作...

路遥经典书籍:《人生》
路遥经典书籍:《人生》1 《人生》作者简介 路遥于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路遥的文学代表作有1982年发表的《人生》、1988年发表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等,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人生》书籍内容 《人生》一书以朴实的语言描写...

读书|《人生》 ——路遥
一、书名:人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二、著者:路遥 三、内容大意: 四、读后心得: 前言: 在暑假的时候就一直很想读一些文学著作以提高自己。买了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可是由于总总原因拖延着一直没有去阅读,使它们静静的躺在在书架上。除了本身对哲学,或是人生道理很感兴趣外,“人生”这个...

路遥的《人生》优秀读后感
在这次暑假期间,我读了路遥的一本名为《人生》的书,令我感受颇深。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是一位虽有一身才华但无用武之地的人,本过着平凡安逸的生活却被他人所打搅。这怎会不令人惋惜,不心痛呢?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一位善良的女孩――巧珍走进了他的世界,并给他原本暗淡无光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让他捡回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