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乘客被卡站台缝隙路人如何援助?

如上面所说

8月22日,在早高峰时段,地铁上发生的惊险一幕。市民何女士乘坐地铁一号线,在上海火车站站下车时,不小心将小腿直接卡在了站台与地铁列车的缝隙当中,一时间,整个人动弹不得。就在这危急时刻,现场热心乘客纷纷伸出了援手。

地铁监控画面显示,当日早上8点35分左右,一号线上海火车站站站台上人流密集,一列开往莘庄方向的地铁列车停站后,24号屏蔽门始终敞开着。原来,一位男乘客发现乘客何女士小腿被卡在缝隙之中,主动用身体挡住了屏蔽门。

除了众多的热心乘客,很快,轨交民警和地铁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民警借来了护手霜,涂在何女士的脚上,几分钟后,何女士顺利脱身,所幸,目前她的小腿已无大碍。地铁方面也提醒市民,在乘坐地铁上下车时仍需加强安全意识,留心脚下,避免意外发生。

出门在外,大家要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伤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上海地铁乘客被卡站台缝隙路人如何援助?
地铁监控画面显示,当日早上8点35分左右,一号线上海火车站站站台上人流密集,一列开往莘庄方向的地铁列车停站后,24号屏蔽门始终敞开着。原来,一位男乘客发现乘客何女士小腿被卡在缝隙之中,主动用身体挡住了屏蔽门。除了众多的热心乘客,很快,轨交民警和地铁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民警借来了护...

上海乘客陷入地铁8号线站台缝隙腿受伤
昨天下午,一名乘客在8号线人民广场站乘车时,右腿掉入站台和列车之间的缝隙,右小腿严重崴伤,幸亏被另一名乘客及时拉进车厢内,避免遭受更大伤害。据受伤乘客钱先生介绍,他住在浦东潍坊二村,昨天下午2时50分许,他在人民广场站转乘8号线。当时在站台上候车的人并不多,钱先生身边只有三四个人。一列...

上海地铁女乘客被夹事故全面分析
监控显示,该名乘客被夹住后,站务人员迅速前往救助,成功将乘客身体从站台门中取出,但衣服或背包仍被夹住。在操作站台门按钮后,列车突然启动,乘客卷入车门与站台门缝隙中。站务人员紧急按下站台紧急停车按钮,列车执行紧急制动后停车,但已移动十几米,导致事故。二、背景说明 上海15号线为全自动驾驶系...

上海地铁女乘客被屏蔽门夹住经送医抢救身亡,遇到车门“夹人”怎样处置...
■列车在站台上准备启动但尚未驶离站台范围,此时若有乘客被夹在列车车门与屏蔽门之间,或乘客踏空的脚被卡在站台与列车缝隙之间动弹不得时;■列车即将进站或驶离站台时,有乘客进入或跌落隧道区间,站台上乘客可按下站台紧急停车按钮;■列车上下客完成后即将启动尚未驶离站台范围,此时车厢内发生乘客晕倒...

上海地铁十五号线老年乘客被屏蔽门夹住经送医抢救身亡,应吸取何种教 ...
1、不要“挤地铁”首先,地铁本身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交通工具,并不是说地铁行驶过程中会有危险,而是地铁附近的安全隐患非常多,不仅仅是地铁的屏蔽门可能会导致人被夹死,列车跟站台之间的缝隙甚至可以掉落一个小孩下去,有时候在挤地铁的时候将别人挤下轨道的话,也可能导致别人被撞身亡的,...

上海地铁16号线转17号线怎么转?
上海地铁16号线和17号线之间没有直接换乘的站点,如果需要从16号线转乘17号线,乘客可以先从龙阳路站换乘2号线,再从2号线虹桥火车站换乘17号线。转乘过程中,建议乘客提前规划好行程,注意线路图上的换乘信息。在乘坐地铁时,上车时请注意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避免踏空或绊倒。上车后,请往车厢...

上海地铁3号线换乘12号线
二是乘坐自动扶梯时,务必站稳并紧握扶手,以防因人多拥挤而摔倒。三是注意观察扶梯的缝隙,防止被夹伤。这些小贴士不仅适用于穿长裙的女性,也适用于所有乘客,确保每一位乘客都能安全、愉快地使用地铁服务。此外,上海地铁还提供了丰富的线路图供乘客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行程。这些线路图清晰地展示...

上海乘客70万满钻手表意外掉落地铁轨道,遇到这种事应该怎么做?
手表的主人李先生当时在上海铁路局7号线准备乘车,一不小心戴在手上的伯爵手表掉落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里。这只手表对于他来说很具有纪念意义,当时他非常着急,但理智之下并没有强行下轨道寻找。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当天晚上打开了屏蔽门,然后拿着手电筒前往事发地寻找,果不其然,在轨道缝隙里看到了...

上海地铁一女乘客被夹身亡,乘坐地铁有哪些安全事项需要注意?
如果屏蔽门和车门都关闭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在屏蔽门内侧有一对把手。只要看到这把把手一定要将它用好,因为只要拉动着把手让屏蔽门打开一小个缝隙,那么列车也是会停止的.如果乘客的物品掉在了行驶区。二、乘坐地铁的一些注意事项 那么,如果车门正在关闭的时候,一定不要擅作主张的去阻挡车门,因为这样...

上海地铁9号线转浦江线怎么转?
为降低乘客上下车时的安全风险,上海地铁运营方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在站台、车厢、站台显示屏等显著位置设置“小心缝隙”的警示标志,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其次,通过车站内的安全宣传片以及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渠道,持续滚动播放安全提示信息。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乘客能够更加安全地乘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