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扩展资料:

    腊月二十三 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腊月二十四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参考资料:春节习俗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3

春节很快就要到了,很多人都在翘首以待。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过春节,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春节的来历,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春节。

******


事实上,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还是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值得一提的是,春节的起源原本就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势也是多种多样。

******


那么,春节的由来是怎样的?

话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异常凶猛。“年”一般都是深居海底,等到每年除夕的时候才会上岸,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人都会逃往深山。有一年除夕,村子里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有一位老婆婆见他很可怜,便给了他一些食物,那老人却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把‘年’兽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见老婆婆家的门口贴了大红纸。“年”兽见状大叫,就在这时,院内突然传来一阵炸响声,“年”兽吓得发抖,不敢近前。

******


就在这时,老婆婆的家门大开,那位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逃难的人回到了村里,见村里没有被破坏的迹象,都非常惊奇。这时候老婆婆才意识到是那位老人的功劳,于是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自此以后的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驱赶年兽。

 不过,对于第一次过春节的朝代,现在也不清楚。

第2个回答  2017-02-26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 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 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 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 仪 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 中还 有 给 儿 童 压 岁 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二,春节的主要习俗有以下的一些。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了上面的三大习俗,还有下面的习俗,各地可能有异,并不能代表全国。
1)除夕夜围炉庆团圆。除夕称为过年,意为旧岁至此夜而除,明日即换新岁。这日下午会备牲礼祀神祭祖,称为"辞年"。
2)除夕夜全家齐聚,围炉吃团圆饭,而且吃得愈晚愈好!
3)吃长年菜(台湾中北部吃芥菜、南部吃菠菜),一口吞进嘴里再慢慢咀嚼,以求长命百岁。
4)水饺形似元宝,咬到暗藏铜板的人,还可以好运旺财一整年呢!
5)记得在入夜前洗澡,并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湿过年!
6)吃鱼,年年有余;吃韭菜,长长久久;菜头会有好采头;丸类象征团圆;年糕意味"步步高升"。
7)除夕围炉后,长辈会发送压岁钱给晚辈,祈求长命百岁;之后通宵不眠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第3个回答  2017-01-17
春节的来历是有一个故事的,就是;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那么春节的风俗是;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 欢度春节
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春节 春节就要到了,是鸡年了。祝大家过个吉祥年。。。
第4个回答  2021-02-25
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扩展资料:

腊月二十三 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腊月二十四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春节的风俗与来历
来历: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春节起源于何时并不确定,但一般认为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风俗: 买年货:在春节前,人们会购买各种食品、衣物和其他用品,以备节日之需。 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春节的风俗: 祭灶:在部分地区,人们会在春节前祭灶,以祈求灶王爷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登。 扫尘: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扫除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购置年货:人们会提前购买各种年货,如食品、衣物、装饰品等,以备春节期间使用或赠送亲友。 贴年红:包括贴春联、贴窗花等,用红色象...

春节的来历与风俗
春节的来历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当时的人们会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祭神、祭祖活动。风俗包括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守岁、舞狮等重要习俗。以下是关于春节来历与风俗的详细介绍:来历: 起源时间: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初意义: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举行祭神、祭祖活动,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佑,...

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又称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与古代一种叫“年”的怪兽有关,人们通过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等方式驱赶“年”兽,这一风俗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春节庆祝活动...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节的来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史书记载,它起源于古代农民祭祀天神和土地神,并追溯至商周时期。春节标志着一年的开始和结束,是一个家庭团聚、祭祀祖先、拜年、祈求好运等重要节日。春节的风俗: 春联及门神:春节前,人们会贴上对联和门神像,以保佑家宅安全。对联通常体现吉祥训诂,门神...

春节的来历和由来以及风俗习惯
来历和由来: 春节的形成与古人的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密切相关。 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逐渐形成了岁节的传统。 岁节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反映了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风俗习惯: 吃年夜饭:春节的前一天叫除夕,除夕是...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1. 春节的起源:春节的确切起源虽难以追溯,但普遍认为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岁末祭神和祭祖仪式。诸多神话传说均涉及春节的起源,而尧舜时期已有过年习俗的记载。春节现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2. 春节的风俗:春节的庆祝活动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习俗。这些习俗至今仍...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1. 春节的来历(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住在一个小村庄。他制作了一个日晷来测量日影,以便更准确地计算时间。后来,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于是,他向当时的皇帝祖乙报告了这一发现,并建议设立一个节日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时刻。祖乙接受了...

简单介绍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1. 春节的起源:古老相传,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每到春节的夜晚,一只名为“年”的怪兽便会下山侵扰村庄,吞噬村民。一位天神得知此事后,教导村民用红色和响声来驱赶怪兽。“年”被吓退后,村庄恢复了宁静。这一传统逐渐演化成了春节的庆祝方式。2. 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备置年货、...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1、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相似回答